思政教育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题报道新疆农业大学劳动教育

作者:时间:2020-05-18点击:1058



  “有人抱怨支农苦、支农累,但正是它的‘苦’培养了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正是它的‘累’砥砺了我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的坚韧品格,让我收获了成长与进步。支农劳动返校后,我从学生会普通干事到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到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再到今天成为一名基层学院的党委书记,支农劳动带给我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前不久,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党委书记徐晓伟,通过视频与师生党员们一起分享了自己20年前参加支农劳动的苦与乐、付出与获得。

  作为学校第一批参加支农劳动的学生,徐晓伟感慨,学校20多年来不断线的支农劳动与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不谋而合。

  从1999年开始,新疆农业大学组织学生开展支农劳动实践课并持续至今,学校一直把支农劳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先后有1900多个班级的7.8万余名学生参加。这一堂生动的劳动实践育人课让学生对农业、农村、农民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也使学生在劳动中磨炼了意志、砥砺了品格、拓宽了视野,更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具有新疆农业大学特色的支农文化。

在劳动支农中淬炼办学特色

  9月是丰收的季节,是农田里最火热的时候。作为农业高校,每年9月份新疆农业大学大二年级第一学期都有一堂必修课,就是为期20天的支农劳动实践。20天里,3000余名师生分布在天山南北,走进农村,下到农田,和农民一起劳动,拾棉花、摘辣椒……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与不易。



  在希望的田野上 用青春实践向祖国告白——校党委书记谢树青在辣椒地里为同学们上生动思政课


  去年,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谢树青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7团四连辣椒地里,一边摘辣椒,一边给大田里支农劳动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向学生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7年的历练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激励着学生扎根农村大地、洞察民和国情,把无悔的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很多老师也适时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农学院老师边劳动边为学生讲授棉花如何育苗、如何播种?林学与园艺学院老师手把手地给学生讲解辣椒枝如何修剪,行距和株距如何设定?机电工程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如何打造简单便捷的机械采摘工具;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带领学生实践无人机植保;还有班主任老师们也找到了课程思政的最好结合点,与学生一起畅谈劳动的意义、“三农”人的情怀……

  “我来自河北秦皇岛,对新疆的土地充满了好奇。支农劳动不仅让我领略了南疆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更让我收获到了深厚的友谊和大家团结协作、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林学与园艺学院设施182班王宁与大一师弟师妹们分享支农劳动实践感受时动情地说,辣椒地可能就是我的梁家河,让我扎根新疆大地。

  管理学院土管171班班主任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博士说,支农实践20天里,各民族学生互帮互助,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更让大家收获到民族团结的幸福感和真诚美好的友谊;她每天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全方位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对自己今后更好地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打下了扎实基础。她觉得支农实践是师生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经历。

  目前,支农劳动实践育人已成为新疆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申报的“收获人生的金秋——新疆农业大学构建支农劳动育人体系建设文化成果”,获得教育部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三等奖,2019年,学校申报的“支农劳动实践课”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劳动实践中涵育校园文化

  作为农业院校,学校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课题,把主攻方向瞄准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的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的新型人才。

  支农实践20多年来,学校以支农劳动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结合点,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促创新,打造了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们通过投身农村的实践锻炼,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新疆“三农”现状,树立了正确的苦乐观,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切实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学生们也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新疆农业大学举行支农20年劳动育人总结推进会暨表彰大会

  在支农劳动中,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开展劳动竞赛,各民族学生混合组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劳动氛围。带队教师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既在劳动中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又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处处为学生起表率和示范作用,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支农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20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了支农先进集体180余个,支农标兵600余人,支农先进个人1800余人,支农先进教工500余人。

  从1999年就开始带学生参加支农劳动的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莉表示,学生参加支农劳动,深入接触农村和农民打交道,让许多学生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情操,比如有的学生回来学会节俭了,懂得爱惜粮食了,有的选择了去艰苦的地方支教,有的毕业后考上了基层公务员,扎根在基层。

在劳动教育中厚植红色基因

  新疆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始终坚持“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的办学宗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创新育人新途径新渠道。

  学校把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植入劳动实践全过程,各民族师生在支农劳动中把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洒遍了天山南北,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更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了学校的红色基因,丰富了学生人生阅历、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引领学生用奋斗诠释青春。

  管理学院城管181班学生阿比达·艾克拜尔说:“支农劳动那段时光,大家每天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断努力,20天里,师生情、同学情、舍友情也更加深厚,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深刻的记忆。”

  20多年的支农劳动画卷,是学校莘莘学子情系“三农”、建设美丽新疆的真实写照;教导和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志存高远;锻造了一批批能力强、能吃苦、下得去、留得下、拿得起、靠得住,主动深入农村,扎根基层,用知识和汗水捍卫祖国边疆沃土的学子。这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和无上的荣誉,充分体现出新疆农业大学人的使命与担当。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谢树青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支农劳动实践育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结合点,打造具有“劳动育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下一篇: